每家的壁櫥內都有骷髏,正如同每個宇宙中都有愛。
看完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我最先想到的是多年前研閱小說文本及電影版《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開頭一段,做子女的在整理遺物時,驀然發現母親曾經保守過的祕密,這就好比很多人也是要到很後來才會在某個天啟時刻驚覺到:喔原來媽媽以前是朗讀冠軍,是網球校隊,是樂隊提琴首席,甚至代表國家出外比賽……這些豐厚的人生閱歷全都宛如壓箱寶般被壓置在「媽媽」這個身分底下,除非當事人願意分享,否則沒有人知道──她輝煌的過往,靈動的才情,她的時光中褪也褪不去的纏綿故事;比較溫情的講法,或許如張曉風〈母親的羽衣〉中所言:「哪一個母親不曾是穿著羽衣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後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們有時以為她一直就是那樣的。」
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然後再透過聲光化電釋放繽紛想像,關於那些以前憧憬過的以後──《媽的多重宇宙》的確給我這樣的感覺。楊紫瓊飾演的角色,就形象而言似乎有些刻板:移民異鄉的東方大媽守著一爿吃不飽餓不死的洗衣店,週遭是唯諾的另一半、固執的長輩以及叛逆的兒女,更甭提亂七八糟的奧客以及愛找麻煩的稅務人員……她甚至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餅乾,而是出爐太久、不甚新鮮的受潮貝果:外在壓實緊迫,內裏空洞無文,連同菠蘿包同樣是「吃完就扔」的象徵總合。
無論如何,如此符合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理念的大媽,有機會「搖」身一變、成為化解終極危難的一號人物。影片藉由緊鑼密鼓的畫面節奏展現了多重宇宙:拼貼,湊泊,光怪陸離,而不同宇宙間的鍵結方式,往往是隨機甚至無厘頭的──乍見充滿諧謔的科幻感,說穿了不也符合現實寫照?正如同蝴蝶不經意的搧翅很可能掀起彼岸颶風,人生的每一刻當下總也和過去環環相扣,正所謂「今日的疲勞造成明天的過勞」,而誰當年的無心插柳,就導致了誰今此的倒拔楊柳。
巧妙處之一,在於編導另透過大魔王的角色回應了「存在與虛無」的哲學辯證。從反派「豬八土扒姬」的至高觀點來看,是非成敗轉頭空,只發生一次的事爭如未嘗發生,因此不必珍攝,因此得以虛無/死亡之力弭合一切的一切;然而落實到個體之間,屬世的興、觀、群、怨經歷分明真切,意義就誕生自彼此電光石火的瞬間交會,正如同「媽的多重宇宙」終因「多重宇宙的媽」而存在。不論置身哪一個次元,所有的腳本都是最好的腳本,所有的「你」也都是最好的「你」──只要有愛。這份「就算不理解也願意包容一切」的力量,本質從來不是經由邏輯運算而呈現的。
順道一提,看到楊紫瓊在片中的名字「秀蓮」,不免想起多年前的電影《臥虎藏龍》中,她飾演的俞秀蓮見到玉嬌龍習字,忍不住出言稱道:「這俞字寫起來真像劍!」似有若無間勘破了官府千金的隱藏身分。孰料多年以後,她自己也不忌葷腥地斜槓起來,誠然薑是老的辣!
【資訊】
片名_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導演_關家永(Daniel Kwan)、丹尼爾.舒奈特(Daniel Scheinert)
上映年分_2022(臺灣)
備註_個人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