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唱遊──《跨樂時代》、《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

我個人以為紀錄片《跨樂時代》很適合結合大專院校相關通識課程進行推廣,深入淺出的內容敘事相信能引起廣大的共鳴(圖片來源:個人)。

日前受邀前往臺北信義誠品的六樓視聽室,觀賞紀錄片《跨樂時代》、《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的特映場次。

《跨樂時代》適合那種對臺灣流行音樂史無甚了解,或者千禧年後出生、只知使用線上串流軟體的新人類觀覽,全片係以編年的方式呈現一九四〇年代以降的流行音樂發展路徑,無論是產業內容與意識形態、市場經濟間的糾纏,抑或視聽載體本身的遞嬗流變,無不影響音樂史的走向。

此間當然不乏一眾中流砥柱般的代表性歌手、歌曲,穿越了重層篩汰,後設來看適足以為其所處的時代定音──於是林強〈向前走〉,黃克林〈倒退嚕〉,羅大佑彈評《之乎者也》,李泰祥深情〈告別〉;女性的表現尤不容略視,跨國發展的鄧麗君〈又見炊煙〉,在地出身的鳳飛飛〈祝你幸福〉,鐵肺澎湃的甄妮則始終〈天真活潑又美麗〉……至於姚蘇蓉今天要不要回家,就端賴聽眾過耳過目的版本是否遭致警備總部審查而定。

短短幾十分鐘,要想收攝臺灣流行音樂的萬千氣象誠屬不易,何況許多影像、聲音尚牽涉到複雜的版權議題,該如何跨界協商、取得使用權限,都是紀錄片背後難為外人知悉的苦工;另一方面,儘管本片孵孕了「流行音樂史」的意圖,不過製作人兼導演的熊儒賢基本上是述而不論或者以述代論,致使《跨樂時代》通篇有如十二平均律般四平八穩,可惜之處在於核心史觀相對薄弱,聲光化電感性有餘,但缺乏一條明確的思想軸線加以統綰──好比為什麼選擇這位歌手而非那位?為什麼凸現某首曲目內容而捨棄其他演唱場景?凡此種種,都需要更多、更細緻的詮釋才是。

同場後半則加映了紀錄片《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我由是發現許多自己過去未曾留心的知識細節,例如他也是臺中一中的校友;例如他參與「丘丘合唱團」首張專輯的製作,旋即復因各種因由而退團離去;例如他為湯英伸事件策劃了《特富野》,我以前聽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意識到「亞洲最老搖滾人」獨特的歷史位置──這點有些奧妙,對於不同種類的創作文本,「作者」的存在感似乎也有強弱之別?我想到小說和作家的連結(編輯表示:)、電影和導演的連結(編劇表示:),專輯和演唱者的連結(詞曲創作人表示:)──總之,相關訪談彌補了這塊闕漏,不啻可記一功。

【資訊】
 
片名_跨樂時代(Across The Music Generations)、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
導演_熊儒賢
上映年分_2019(臺灣)、2022(臺灣)
備註_個人觀影;電影特映會。

 
 
Summar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