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或者務實),是成長的開始──欣聞魏德聖《臺灣三部曲》轉型為動畫電影

電影《海角七號》中所取景的「阿嘉的家」。據一八年《自由時報》報導,「阿嘉的家」屋主張永源表示:「當年各單位都希望延續這股熱潮,指標告示確實完善清楚,但卻始終沒有一個場館,將這些年在恆春的影視作品及恆春歷史風華集結。」海角如此,尚遠在天涯的豐盛之城又該如何奢望(圖片來源:CTPphoto)?

欣聞導演魏德聖忍痛放棄「臺灣三部曲」的實景拍攝、轉而欲以動畫呈現相關內容,不禁由衷地替他──以及投資他的金主,包括參與募款活動的有心人士──感到高興:魏德聖總算長大了(無論內心願不願意)!他總算明白,所謂好的計畫,就是包含Plan B的計畫。

對於前此他如何費煞千辛萬苦眾籌集資、如何發下壯言豪語(創建主題遊樂園、電影接連放映數十年,云云)的舉措,網路上早有眾家各自提出鞭辟入裏的批判意見;姑且不說魏導的蠻勁誠然稱得上是「精『魏』填海」當代版,是豐滿理想和骨感現實的直球對撞,最讓我感到不適的地方在於:這股將夢想無限上綱的熱血當中,其實伏流著「捨我其誰」的自矜與自戀,而後復將外界一切奠基於客觀現實的風險評估視作澆冷水、講風涼話、滅己志氣──用他的話來說,是「把自己看小了」。他接受雜誌採訪時嘗言:「我都已經五十歲了,我希望能終結過去每三年交一次作品的輪迴……我覺得這是我此生最重要的願景,一個能讓所有人都產生共鳴的記憶。」事實上,這種對大秩序(三部曲)的著迷與崇拜本身,無疑就是父權中心思維具體而微的化現。

而我讀到另幾篇不同報刊和雜誌的訪談,內容則述及魏德聖自詡心目中的遊樂園「豐盛之城」,保守估計可以創造五千個就業機會,以及每年三百多萬的參訪人次──噯!臺灣人口才幾多,就算每位本地人都不重複地逐次前往遊覽,七年之癢過後,是否曾考慮這座豐盛之城將何以為繼(依靠外來觀光客?未免好傻好天真)──別的不提,多少人在中學畢業旅行後,就再沒進過類似的地方!若再進一步由已知類比未知:當時依托電影《海角七號》而設的諸文創地景,於今又安在?

至於同一部電影接連播映數十年的願景,魏德聖彼時的回應,又樂觀得近乎愚勇:「電影會在園區做永遠上映。一天五場,平均一場六成滿,十年全部回收。」噯!放眼全世界,到底有哪部電影真正做到過如此極致的展演?而電影本恩的內容,又是否經受得起來自各個世代、各個地域的觀眾檢證?就我所知,大概也就只有上世紀九〇年代的朝鮮(北韓),曾經傾國家之力標舉《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因為當中所描述的南北戰爭背景,和彼時半島上分治的情況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這種極權體制底下近乎洗腦的作為,會是臺灣人民想要的嗎?

「臺灣是一個造夢的地方,也是一個失去夢的地方。」「要喊停之前真的是我最沮喪的時候,幾乎不知道該怎麼辦,憂鬱症快爆發。」「我做不出來真的去死好了,他們擔心過慮了!我一定會做出來!」魏德聖既然長大了,諸如此類情緒勒索式的發言,可以休矣。

 
 
Summar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