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三面夏娃──《于堇:蘭心大劇院》

上海和平飯店內的樂齡爵士樂隊。上海和平飯店的前身,即電影中出現的另一主場景:華懋飯店。事實上,本片的許多鏡頭即取景自今和平飯店的茉莉酒廊(圖片來源:CTPphoto)。

鞏俐於我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好像她每一次登上大銀幕,都將呈現她作為演員、最值得觀眾期待的狀態;婁燁執導的《于堇: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即邀請鞏俐擔任女主角,片中的她擁有現代性的幾副面孔:從演員到間諜,從養女到情人,以及穿梭於性別光譜間的形象……這樣的多重性不乏潛在的文本預先做鋪墊,包括橫光利一的長篇小說《上海》以及當代作家虹影的《上海之死》。

故事背景設定於一九四○年代,珍珠港戰事爆發前夕,儘管大東亞圈早已風聲鶴唳、各類消息不脛而走,「孤島時期」的上海卻猶仍保有一份夕陽無限好的魅力,既成全了租界地帶紙醉金迷的末日情懷,也成全了張愛玲一類、敏於覺察「惘惘的威脅」的作家。

電影著意採用黑白畫面營造蒼茫的時代感,晃動的鏡頭、跟拍場景,以及濃重的光暗對比,無不堆疊出諜影幢幢的效果;透過「戲中戲」的交織連結,鏡頭下的于堇時而化身故人,以綿柔之姿包藏機要任務,時而則爽颯如金風,掄槍迎擊潛伏的敵方–無分國別、種族和黨派,所有人都捲入動盪的時代渦流之中,服膺或者反抗本身,往往皆不由自主。

觀影的時候我一直想,如果趙又廷飾演的譚吶改由張震來擔綱,整體效果是否將更出彩?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也許男、女主角強強聯手的搭配恰恰和婁燁的初衷背道而馳?也許,這齣戲注定要安排天真如白紙的來反襯的深沉難蹤?我總覺得導演並不希望過分凸寫劇中角色,就好像其前作《蘇州河》,藉由一段兜來繞去的(反)愛情故事,其實更重要的藉以烘托「上海」的城市底蘊,腐朽與期待並生的那一面;同樣的,《于堇:蘭心大劇院》的主角不是其他,卻在於一段難以重現、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資訊】
 
片名_于堇: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
導演_婁燁
上映年分_2019(義大利,威尼斯影展)
備註_個人觀影

 
 
Summar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