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家族下南洋,從火船碼頭到文創園區的華麗轉身──二訪曼谷Lhong1919

晴空歷歷,建築本身的斑駁紋理、藤草叢生的樣態自成一幅風景(圖片來源:CTPphoto)。
我對於採用(新)細明體鐫刻的「吉祥如意」四字頗有意見,感覺它與Lhong 1919透露的滄桑意象十分不合轍(圖片來源:CTPphoto)。
臨河的碼頭區保有一份空闊感,不過目前該碼頭似乎只有上午時段才啟用,如果選擇午后乘船,得由附近其他碼頭進出(圖片來源:CTPphoto)。

二訪「Lhong 1919」(廊 1919)。

記得不錯的話,Lhong 1919似乎是幾年前才落成,由位列「泰華八大財團之首」的黌利家族(ตระกูลหวั่งหลี)所持有;其主體空間緣著昭披耶河岸開展,並倚托「暹米銷汕」時期的古舊倉房以及工人宿舍改造而成,性質方面頗近於臺北的松菸文創園區或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只不過,曼谷城裏大大小小的市集太過搶戲,相形之下,這處舊醅重裝的古蹟不見批發零售的火焦味,卻多了幾分沉澱後的意趣。

祖籍汕頭的巨賈陳氏黌利家族,承繼了奠基者陳煥榮打理「乾泰隆行」的經驗,長子陳慈黌進一步以泰京為根據地發展事業,張羅起銀號錢莊、進出口貿易等勾當;除卻廣設火礱(新派碾米廠)進行米糧的加工,更使用俗稱「火船」的蒸汽船從事輸運,這番產銷合一的體系,終而打造出家族企業在東南亞的航貿網絡。

降及一九一九年,克紹箕裘的次子陳立梅由貴族手裏購入這片濱河腹地(即「Lhong 1919」的前身),作為廠房宿舍及商貨集散區,除卻積極籌組新船隊、擴大海運市場,家業的內容亦逐漸朝多角經營的方向發展。

隨著糧運產業的轉型,這片臨水的界域也在家族授意下挪為他用。改制後的Lhong 1919一度煥發文創新機,部分房室曾改闢為藝術展覽空間,特色食肆、文青風手作店家亦紛紛進駐三合院式老建築;只不過和一訪相比,今此重遊感覺店家已消歇不少──沒辦法,曼谷的商業觀光實在太過競爭了,後浪總是不斷推翻前浪。

來到這裏,自然不得不造訪位於中軸線端點的天后宮「聚寶堂」。一樓展列的銅爐高香遙對著二樓正廳,布置雅素的聚寶堂內高懸晚清權臣張之洞手諭的「惠此中國」牌匾,在寶幢、燈籠和花缽之外,三尊渡海南來的媽祖雕像則令人想起陳玉慧小說《海神家族》裏頭,因著國仇家恨而裂解的幾代人命運,遠逸他方的倖存者最終溯源而歸,或低眉或抬眼,所見仍是一片河晏海清的盛世天光。

儘管千帆爭渡的日子已然飄逝,交通碼頭猶仍坐落在Lhong 1919不遠處,提供兩岸行客接駁的服務。參訪完畢後,我逕自搭乘電動小汽輪駛往中國城,想像著浪尖顛簸的河道必然就是上世紀初葉船伕和苦力慣見的暹羅日常風景──總覺得比起馬華、越華那份沁入骨血的悲愴意識,泰華似乎更能從容地走進當地風物,宛如浮冰之融會於滄海。

百年家族經眼的繁華,如今俱轉化成歷史文創園區,讓遊人跌入另一個稻香洋溢的舊夢之中。

Lhong 1919也展列了一些古早時期富貴人家使用的家具,從屏風到眠牀,都饒有「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之意(圖片來源:個人)。
海神信仰無遠弗屆,透過下南洋的華僑在炎方落地生根(圖片來源:CTPphoto)。
晚清重臣張之洞的手諭頗有深意──「惠此中國」典出《詩經.大雅》,首段完整的句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天朝上國隱然的威嚴,就藉由一幅牌匾題字彰顯了出來(圖片來源:CTPphoto)。

【資訊】

景點_Lhong 1919(ล้ง 1919,廊 1919)
地址_ 248 Chiang Mai Rd, Khlong San, Bangkok
交通_可由Ratchawong搭乘渡輪至Tha Din Daeng Cross River Ferry Pier(ท่าเรือข้ามฟากท่าน้ำท่าดินแดง)下船,沿塔汀登路(ถนนท่าดินแดง,Tha Din Daeng Rd.)方向步行約15分鐘可達Lhong 1919。當然,下船後也可另改搭嘟嘟車前往目的地。
時間_12:00-20:00(官方粉絲團更新營業時間)
備註_私人旅行(初訪);公務差旅(二訪)。

 
 
Summar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