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山河故人來──讀司馬中原《月光河》

【圖說】我喜歡閱讀作家的散文,尤其行歲漸晚後結成的集子,孤讀中有嚮往,回憶中見激情,自己和自己素面相照,字裏行間都是山河故人(圖片來源:CTPphoto)。

【博客來.購書連結】開啟一本書,如同開啟一段旅程

https://reurl.cc/nrZnm8

熟悉司馬中原的讀者(或觀眾),大概很難忘懷作家吞吐雄渾氣魄的《狂風沙》、《大漠英雄傳》等皇皇鉅作,以及其螢幕前長袍馬褂的道貌──從文本而電影,俠骨奇情、出生入死的情節本自有可觀,更甭提那些躍於紙端的荒原上流盪的孤魂、密林間出沒的野鬼……道不盡的幽冥奇譚,儼然已成為「司馬爺爺」寫作成就的另類標記。

然而,有多少讀者料想得到:歷經大江大海的壯闊洄瀾,搦管為文之初,作家在子不語的無羈底下,其實也包藏著一顆真摯而細膩的詩心?新版增訂的散文集《月光河》裏,我們重溫作家青壯時期寫就的篇章,澄澈的心靈同樣善感,同樣敏於世情;而正是這分剛柔並濟的內蘊,使得其人其文均敷染上一層溫柔敦厚的底色,不僅轉化大歷史的蒼茫為素樸的詠歎,也在撫今追昔的同時,刻鍥出小我情感的縱深。

細覽《月光河》所收錄的一系列散文,當中不乏對故土原鄉的追摹,也囊括了性靈真我的抒發,前者包含〈風聲〉、〈夏之雜拾〉、〈檢遺集〉、〈我的少年時代〉等諸篇,寒夜孤燈下,作家迴觀記憶裏的北地,重現過往闔家團圓的光景,儘管飽經戰亂流離、物事已然全非,藉由文字模塑出的明亮片段卻依舊鮮活,成為清平年月最有力的見證;後者則轉燭靈臺方寸,觀照內在視域的有機開拓,〈古老的故事〉、〈垂釣〉、〈弈趣〉等文,或因懷古思舊而啟悟時光迢遞所遺下的鏽斑與潤澤,或藉由棋局∕世局的相參,體證「以弈陶情、輸贏不計」的逍遙之樂,核心意旨皆在於傳遞對生活的熱忱,對生命的嚮往,最能照見寫作者任真的本性。

而文集中最富有在地特色的,當屬新近增補的〈山水小唱〉一輯了。該文分條列項,以掌中小札的形式攬勝寶島風物:煙霞和晚照、林野與喦壑,作家精心勾擘出寫意的山川地貌,文辭晶凝,意象諧美,不啻在其氣吞萬里的小說筆路外,別開一派清真溫穆的風格。司馬中原在新版序中如此自道:「人與自然本為一體,無所謂原鄉故土抑或是異地他山,祇要將心靈與自然契合,掌握住至美的一剎,它就不是無痕的春夢,而是一種永恆。」或許作家與「寫作」讀關係亦復如是,在物我交融的片刻,將美感經驗形諸筆墨,一道道〈夢痕〉與〈浮生〉〈印象〉終將成為永恆不凋的文本風景。 如今,靜靜的月光河仍持續澆作家的記憶沃野,並為戰後一代新生的讀者群別開生面。人生,從這岸到那岸,歲月的星霜不僅洗練出司馬中原溫淡似玉、樸厚如陶的襟懷,也為臺灣文學吟哦出一支悠遠低曠的流浪者之歌。

 
 
Summar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