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回一中商圈逛逛,中午就在母校左近的刀削麵館解決。
以前唸書時,要是夜間有補習,這間麵館就成了解決晚餐的方便去處,一來它和水(補)利(教)大樓相去未遠,地理位置相對優越;二來較之於攤販,它設有內用座位區,來客因而得以好整以暇地點餐就食,並且三人以上來店,老闆娘另將貼心地贈送小菜,對阮囊羞澀的學生來說,這待遇無疑顯得分外實惠。
今此重訪,發現店面擴建了,香炒的刀削麵條仍舊彈韌有勁──只不過曾經滄海,真正在山西吃過十幾廿頓麵食後,如今在我看來,眼前這盤新臺幣幾十塊的料理無非歸結於「高性價比校園美食」之屬,已不再令人感到驚豔。
當然,我也並不會據此就在老闆跟前大放厥詞:好難吃、好不道地!
是想到接連幾日,社群網路被滿滿的網紅消息所盤據,無論是「泰國置產居住正義論」、「選舉作票陰謀論」(順道一提,同位網紅之前也藉由Me Too運動蹭一波流量,事後則聲稱自己搞錯了Me Too的定義),還是因直播就餐、恣肆論評所導致的「醋飯法律」衝突事件……接二連三的版面轟炸,說實話看得人無端躁厭,一方面真感覺吹縐了一池春水,畢竟每時每地類似的事件何其多;二方面,也為眾家媒體鉅細靡遺的報導追蹤感到咋舌,彷彿新聞重點僅賸下茶杯裏的風波,而自詡為第四權的社會公器,就是要為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私人恩怨服務。
我未嘗追蹤兩位當事網紅,對他們各自的領域專業也無甚所知,新聞發生後按圖索驥,才發現動手的一方,本身就是名屢有前科的累犯,經查在案的傷害罪、公然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乃至於酒駕的公共危險罪等,可謂一應俱全;而出言不遜的一方,則發跡自電玩領域,卻不知怎的也跨足飲食評論界(我的確想不透:既非科班出身,又非產業人士或技術專員,甚至沒有相關飲食論著傍身……成一家之言可矣,如何能自封「公道」?就因為掌握了拍攝影音和剪輯後製的傳播技術嗎?),在此之前,同樣也因販毒、呼麻等行為,引發了不小爭議。
誠然,經不起批評的店家除了顯示自身欠缺修為,出手施暴的舉動甚至觸犯法律;不過食客動輒出言輕佻、意圖以尋釁嘴臉博取網路流量,實在也不是什麼有教養的行徑。而,難道這段時間,沒有其他更值得媒體、更值得廣大的閱聽受眾關注的議題嗎?大選後兩岸局勢與臺海關係的變化,川普勢力的再崛起以及德國右派的反撲,新一輪的烏俄戰爭和以巴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