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相處難,正如同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婚後的我們》

電影《同婚後的我們》還有一點值得討論,即片中語言語種的切換,肯定存在著什麼連續性的意義,就待有心人士來破譯(圖片來源:Cheerimages)。

看完第十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特映場選片《同婚後的我們》(Les Tortues/TURTLES)後,我真心覺得至少在當代,在現下,所有預備踏入婚姻關係或已經踏入婚姻關係的人都該好好重新審視自己和對方在物質層面上的對位關係,並且逐條列項明確規範包括錢財的分配、房產的歸屬、居家用品的發落等內容,趁著愛意猶在且彼此還算清醒的時候……畢竟誰都不曉得:假以時日,當火熄灰冷、芳菲不再之後,身外的轇轕該如何才能徹底斷開,如何才能因兩不相欠從而兩不相干?

《同婚後的我們》聚焦一對結褵超過三十年的男性伴侶,變故就發生在其中一方自警察崗位退休後,原本平衡的時空狀態瞬間變得侷促起來;同一屋簷下過於頻密的交流相處,以致連家務勞作發出的聲響都成為打擾,令主角人物不斷萌生逃離的念頭、厭棄的情緒乃至於出軌的欲望。

於是重啟交友軟體,投入扮裝,養狗或者為「房事」興訟……兩人種種出格的行徑其實正是以另類而扭曲的方式達成雙方關係的「陌異化」效果(從這角度觀照,愛情和文學簡直殊途同歸),以期在互相傷害後,有望迎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欲望──又或者,欲望其實未曾消散,只不過隨著時移事往,其投射的對象有變,運轉的機制也早已陵替了──揆諸社會集體共識,普羅大眾總習於將年逾花甲的老翁、老媼自動地「去性化」,彷彿到了一定年齡後,他們就該順利晉級成爺奶輩分的慈藹形象;殊不知比起年輕世代不擇地皆可出的行潦川流,花蝴蝶臨去掀起的秋波反倒有可能重層積累成海嘯,一旦爆發便無可收拾。 影片中,兩名伴侶曾共同豢養一對烏龜(名喚顛三、倒四),作為美好生活的見證,如今龜息尚存,相守三十餘載的二人卻跌入了各自生活的冷靜期;但也幸得分開後,客觀而微妙的距離重新出現,再度勾動內心深處的省思,形成翻轉的契機……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然而逝者已矣,若兩造之間絕情無愛地茍活著,共處的家室就無異於空殼,縱有烏龜般的長命也將變成詛咒,《同婚後的我們》不如學學《春光乍洩》重頭來過。

 
 
Summary

One Comment

  1. Hey people!!!

    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