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道地的街頭小吃,自帶混血文化身世的檳城,當然也孵孕了不少華洋食膳與創意料理──提供味蕾享受之餘,還兼具視覺美感,讓遊客在正式開動前,不得不撥出時間,讓相機、手機優先喫個幾張。
比如Mano Fine Dining & Cellar,就是食色雙全的箇中佼佼。它家的下午茶使用愛瑪仕橘的手提箱盒當作盛器,對剛下飛機就接著來此地用餐的我而言,顯得十分應景!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餐廳的下午茶套組,僅提供固定的雙人份量,對獨自行動的食客不是特別友善;Mano Fine Dining & Cellar別出心裁,可為單人備置相應的點心內容(價格自然也隨之遞減囉),這點十分體貼!
作者: flaneurtiger
一桶飯與五斗米──「白飯之亂」的省察
這篇文章引發的社群反應有點始料未及(畢竟幾百按讚但有近千則留言,不符合現下網路社群的比例常態),但又有點在意料之中;一方面,「白飯之亂」議題的討論門檻相對低,人人身上各有一把尺,可以去衡量,去批判,去定奪,而這也是新聞剛爆出來後,能引發各平臺廣泛討論的原因。
我也認真研閱大家的留言,其實很多內容是有觀點的──除了文中所言「溝通失效」,另外,我也藉機觀察到伴隨白飯之亂而來的延伸現象:不管是支持學生或支持店家的,兩造人馬動輒要爭個你死我活的是非,拚個非黑即白的輸贏,好像這起事件中,一定有一方「絕對錯」,另一方「絕對沒錯」,然後開始比賽誰的論點最能壓倒對方……心態上可視為「包青天」情結的變形。
愛在垃圾桶,一如道在屎溺──小記「垃圾桶中的愛──班克斯」國際巡迴展
在拍賣會場上「自毀長城」的英國匿名塗鴉大師班克斯(Banksy),他的那幅名作《垃圾桶中的愛》(Love is in the Bin),現正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中!
除了須提前預約以確保擁有最佳的觀展品質之外,展區內另還播映一段彼時拍賣會上競標作品、乃至於有人暗中啟動毀畫程序的影片──我覺得與其將之視為一項即席的(再)創作,倒不若說這項舉措寄寓了班克斯對資本運作體系的狂嘲與諷刺,尤其對比於那些出入豪華派對、鎮日在觥籌交錯間浪擲光陰的,品味人士,沉默的「氣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說不定才是最真誠的。
再見一面,今天到永遠──小記歌手李玟(Coco Lee)逝世
歌手李玟(Coco Lee)逝世這天,臺北正如同她在〈過完冬季〉中所唱的:「過完這個冬季,愛你的心更加確定;寫信告訴你,臺北也好天氣。」
無論是節奏感十足的〈Di Da Di〉,或者優雅而憊懶的〈美麗笨女人〉,臺灣七、八年級長成的一代,有誰能忘得了她穠纖合度的身段、姣好的面容以及情感豐沛的美式唱腔……而我心目中的李玟,就像是九○年代的夏天,記憶中如此嘹亮,緜長,僨張著熱力,遇見了就有好心情。
海神家族下南洋,從火船碼頭到文創園區的華麗轉身──二訪曼谷Lhong1919
文創園區Lhong 1919(廊 1919)和鄭王廟同樣坐落於昭披耶河右岸,隔著流麗的水景,對過即為曼谷唐人街。我記得第一次前往的時候,可以逕自由Lhong 1919鄰河的碼頭乘船至對岸;第二次想如法炮製時,景區警衛卻告知該碼頭現已改成上午營運、下午休息,要想搭船,得走一段路到附近其他碼頭才行……
這樣的轉變也不意外,畢竟今此來遊逛,發現Lhong 1919的人潮消退不少,原本區內開設的、極富設計感的幾間餐廳都收掉了,一些個性小店同樣不知所終。
值得慶幸的是,供奉媽祖的主殿還在,晚清重臣張之洞題字的「惠此中國」牌匾,也依然高懸在祭壇之上,帶有遙奉正朔之感。無論如何,黌利家族已然成為泰華現當代史上的一頁傳奇,其搬有運無的發跡過程就像一場稻香洋溢的舊夢,迄今仍讓前來Lhong 1919參訪的旅客不斷回味。
歡喜驚怯,一步步走向沒有光的所在──讀米莉安.德爾.里歐《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
在疫況下歷經約時三年的邊境封鎖,許多人忽然意識到「旅行」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實踐休閒娛樂等感官目的,更在於維持內在微妙的平衡狀態──藉由置身他方的在場與不在場經驗,去調和步調,去摸索節奏,由是獲得身心靈全方位的滿足。
而米莉安.德爾.里歐(Míriam del Río)的《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則提供另類的路徑,書中介紹的目的地千奇百怪,從森林樹海到荒漠黑山,從墓園墳場到精神病院,這些空間往往缺乏千金散盡的血拼樂趣,也沒有香檳、魚子醬布置出來的奢華餐桌氛圍,可是黑暗的深處,卻有些什麼正在游移著,蠢動著,伸出充滿誘惑的白手臂,頻頻向旅人招搖。
在小眾徽派村落覓柳尋花,走逛八大家──安徽黃山黟縣關麓村
我去過兩回黃山,第一回是應悅榕集團(Banyan Tree)的邀請,入住彼時新近開業的黃山悅榕庄;第二回則更加深入,額外尋訪了許多古村落:名聞遐邇的宏村、西遞之外,另還包括呈坎、南屏、唐模、黃村、雄村以及關麓等。
其中,前往關麓村的當日適逢陰雨天,一般人或覺掃興,可是我踏上煙雨迷濛的鄉間小路,眼前滿山遍野的綠意和徽派建築的白牆黑瓦彼此映襯,流淌出稀微的水光,竟顯得格外詩意,因而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紙相思──作別光軍
記得中華副刊的編輯收稿後,曾來信詢問我能否將文題改為「紙婚」,我說可以──如果有必要的話。
「一紙相思」典出南管曲詞,旨在描述士子尹弘義和四夷都督李定之女李寒冰相戀相知的故事。
期間,尹弘義一度受秦皇徵召、遠赴他鄉修築長城;後續在焚書坑儒的政策影響下,李定為求遠禍,原打算毀棄婚約,孰料女兒心意已決,打算投井以明志,終究順利遭人救下,最後守得雲開見月明……降及當代,小說家七等生和阮慶岳都曾以〈一紙相思〉為題進行創作,所謂文學文本的互文性,此即一例。
至於「紙婚」,本來指的是結婚滿週年的紀念雅稱。另一位小說家陳若曦寫過同名的〈紙婚〉,聚焦於同志、假結婚、愛滋與華人離散議題,同樣值得細讀。
一抹春風百劫身──《化劫》
寫這篇影評時,電影還在熱映中,我參加的是特映場次──內文有劇透,慎閱。
一直以來,臺灣的市場規模就適合善用槓桿,發展小成本但精緻、特殊的影視題材,比如校園愛情,比如鬼怪;新近上映的《化劫》(Antikalpa)則意圖結合兩者,將搞笑元素和恐怖氛圍共冶一爐……成不成功見仁見智,倒是電影藉機點出臺灣相對浮濫的宮廟文化以及「淫祀」風潮,求神問卜本為尋求正道,最後卻因迷信而失卻方向,不可不戒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