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回想看看自己今年究竟閱讀了幾本書──無論是小說、散文或者報導文學──注意單位是「本」。
時迄於今,大概已鮮有人閱讀顧肇森了。九〇年代名動一時的作家,出身理科卻專情於文字,任職紐約醫學院神經科卻在文學場域間畢露鋒芒;由島(臺灣)至島(曼哈頓),他的生命軌跡似由互補的維度共構而成,最後復於海外走完人生的《冬日之旅》。
這本書實際為顧肇森的小說選集,編者為其文友鄭樹森教授;從後來出土的文獻資料和研究可知,鄭不啻稱得上是顧的知音,在冬日將盡前,率先見證了藏在文本風景裏的高山流水春風蝴蝶。
作者: flaneurtiger
百年夜宴──臺北圓山大飯店吃尾牙、參訪東密道、坐看民國風流
落成迄今逾一甲子,臺北圓山大飯店已然成為時代的地標,不僅貯存大歷史的風雲片段,也為無數的小我生命留下印記;就算未嘗親臨,車過劍潭一帶,看客大概也很難略視山腰間這幢金碧輝煌的宮廷式建築。
歲末造訪,頗有急景凋年之感。期間也走了平素不對外開放的東密道,也看了直指穹頂的巨型聖誕樹;夜宴就在七賢軒舉行,雙面採光的設計適足以收攝一重山色一重水,舉箸間日薄崦嵫,天上星河轉。
也是三面夏娃──《于堇:蘭心大劇院》
婁燁執導的《于堇: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上映過程充滿了波折,興許就如同電影中復現的那個風雨飄搖而草木皆兵的年代,從戲裏到戲外,諜對諜的冷肅氛圍降及今日,又何嘗須臾稍歇?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主要是看鞏俐──就專業而言,我十分欽佩她在這個流量稱霸的年代,依舊堅持不開設個人工作室、不參與花式副業投資、不成為綜藝節目的帶狀來賓,而全心全意將個人職涯的發展焦點置放於演技的鑽研和突破上──從角色形塑來說,片中的于堇出入虛實、遊走於多重身分邊界,和孤島時期的上海豈不也存在著轉喻關係?
在河左岸,就餐右轉──在曼谷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Bangkok)的「Sala Rim Naam」餐廳用午膳
昭披耶河上船隻往來,有些載貨順流,有些則往返於河道兩岸。曼谷文華東方酒店的接駁船在一眾交通運輸工具中,依舊顯得醒眼,復古的船身裝飾標記其高華出身,從專屬的碼頭出發,掌舵的工作人員隨即引領賓客穿越層浪,轉去酒店對過的餐廳「Sala Rim Naam」。
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前來曼谷,我都會安排來文華東方酒店小坐,有時是用午膳,有時是吃下午茶,或者臨夜小酌幾杯,感受精奢隱逸的泰京氛圍。
不是羊男,而是金正恩的迷宮──平壤羊角島國際飯店(양각도국제호텔,Yanggakdo Hotel)
位於朝鮮平壤、大同江心的羊角島國際飯店(양각도국제호텔,Yanggakdo Hotel)本身已十足神秘,前此一度又因「五樓事件」鬧上國際版面,讓飯店在神秘之外,額外迴添了幾綹詭譎氣息。
其實隔了段距離眺瞰,羊角島國際飯店還是挺壯觀的,層高近五十樓的建築宛如拔地而起的巨靈,是市民心目中砥柱般的存在;可是內部卻近於迷宮,明明有通道卻每每「此路不通」,來客永遠也不曉得電力運輸系統將在哪一時、哪一地停止作用。
從前從前有個願未央──讀朱天心《三十三年夢》
我記得──在紀錄片《我記得》當中,朱天心提起當年自己還是「小三三」的時候,曾如此意興遄飛地到處演講、宣揚那不甚成熟甚至與現實脫鉤的理念……她願意為著彼時受其言語影響、導致生命路程發生變化的人,獻出最誠摯的歉意。
這種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懺悔姿態,固然令人銘感,進一步引發的揣想卻是:那麼,時移事往後,筆耕數十載的老靈魂,是否又有可能以未來之我否定今日之我呢?閱讀《三十三年夢》,就給我如此這般的感受,好像那怨毒著書的意志依舊頑強,教人不得不以死生相許。
吃得過,雞酒香──膳緣江浙料理之麻油雞宴
準備更新這篇文章時,不意發現網路上徵引唐代孟詵《食療本草》中關於「麻油雞」相關記載的內容,但基本都謬失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Yahoo新聞到鄉民食堂以及被抄爛的維基百科等,全都「烏麻油」個沒完……實際上,合該是「烏油麻」才對,就不知是誰先起了個錯漏的開頭。
無論如何,只能以之自惕:沒有媒體識讀能力的,不要輕信網文;沒有資訊甄別能力的,不要輕寫網文。
買冬瓜,賣龍眼──「豬揚變色」之愛情買賣
自從被毀滅式分手後,這幾年來小豬羅志祥想方設法,不論是舉辦演唱會、間歇推出單曲,意圖重返藝界的動作頻仍,但氣勢與聲量似乎已難以和之前相比;至於事件中另一廂的蝴蝶,恐怕就此成為時空裏的標本,那「知情不報」、「伏低做小」的謗議,就是身上永恆的十字架。
不過這篇只是想分享一點心得:關於愛與被愛,只不過藉由「買冬瓜」、「賣龍眼」的意象盡情展開。
買米、買菜、買冬瓜──羅志祥/朱碧石〈買冬瓜〉單曲中的隱藏泰文
羅志祥的分身小妹「朱碧石」再度出擊,今此以〈買冬瓜〉單曲諧音雙關泰文的ไม่ต้องกลัว(不用害怕),推出約莫一週,便已在相關影音平臺突破了百萬點擊──唯揆諸其現況,宛如精神喊話的「買冬瓜」,莫不也有幾分自度度人的意味?
無論如何,洗腦的旋律幾經網際網路傳播,據稱還佔據了部分泰國媒體的報導版面……撇開人品爭議,這首歌當中的買米、買菜、買冬瓜,各有對應的泰文及相關語義,值得作為另類的參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