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為迷途知返的魏德聖導演感到開心──雖然今此主要是受限於資金鏈,才不得不做出壯士斷腕般的計畫變更,捨卻實景搭構而就動畫製作……但話又說回來,有多少斤兩做多少事,豈不是普世皆知、金剛不壞的道理?前此何必吃了秤砣鐵了心,寧可不斷畫大餅療飢,也不願正視眼下如假包換的無米炊!
總之,《臺灣三部曲》改以動畫呈現亦是好事,但就怕主事者將動畫想得太過簡單無邪了。至於其他的,也沒別的話可說,只能擦亮雙眼,就當和出資金主以及參與募款的群眾共同監督:大夥走著瞧。
作者: flaneurtiger
悲傷,是我們為愛付出的代價──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有感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超過七十年,不僅一舉打破先祖維多莉亞女王保持的紀錄,也超越了泰王拉瑪九世,成為史上統治期第二長的君王(有信史可徵者)。
適逢英國國喪期間,世界各大媒體紛紛跟進相關報導,哪怕是對不生活在盎格魯薩克遜語系(或語境)中的人而言,「英國女王」作為全球化時代經典的象徵符號,不啻也顯得既古老又摩登,並且親切。
逃,其實也是在尋找──《藏匿處》
撰寫這篇觀影心得的時候,電影《藏匿處》尚未上映──底下的心得有劇透,不喜誤入(事實上,我的觀影心得多少有劇透,但前此討論的,泰半是上映多時的電影,所以並未特別標記)。
我欣賞陳彥光導演初次執導長片,便能掌握類型電影的精華,並透過情節敘事的反轉、主客人物的換位以及知能觀點的移遞,營造出「黑吃黑、鬼咬鬼、愛演我陪你演」的驚愕效果……關於江湖之惡,世道之險,滾滾紅塵中掙扎求生的兒女要覓得一方歇身的《藏匿處》,事實上何其艱難。
邂逅或者別離,都是人生的化學反應──《青春愛爆炸》
即將開學了,有些人興高采烈,有些人愁眉苦臉;更有一些人,他們來不及告別漫長的假期,生命就此停頓──同學紛紛自四方返校,課室內的桌椅,卻陡然空出了一席。
布萊恩.杜菲爾德(Brian Duffield)執導的《青春愛爆炸》(Spontaneous),所處理的便是這樣的課題:關於青春期躁鬱,荷爾蒙無端變化卻面臨同樣無端的「自爆」意外;人心惶惶的當刻,不乏政府部門介入調查,多少學者專家跳出來大聲疾籲,卻彷彿只將這群自危的青少年愈推愈遠……此間當然也有明亮而珍貴的片段,例如男女主角的初戀異想,縱使一切如同青春般轉瞬即逝,刻在心底的名字卻也永恆。
朱紅灑金的輝煌背景──讀李天葆《浮艷誌》
讀完李天葆《綺羅香》後又開始讀《浮艷誌》,其實滿不簡單的(我指的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重讀同位作者的作品)。
實際上,於我而言,李天葆和鍾文音稱得上是同類型的作家──當然,他們彼此的行文題材和修辭風格是天差地別的,但卻又不約而同地陷溺在某種迴旋、衍生的敘述情境裏頭,並且心甘情願地踵事增華……一次讀多了他們的作品易使人發膩,不過隔三差五,總還讓我不住尋來翻覽片刻,應可歸納為消磨長夜的軟性讀/毒物,帶有微上癮的屬性。
且向花間留晚照──「2022臺北市政府藝文組織譽揚頒獎典禮」觀禮有感
昨日應文訊雜誌社邀請,前往參加「2022臺北市政府藝文組織譽揚頒獎典禮」──記得不錯的話,這場活動原本打算於今年五月中旬假西門町紅樓舉辦,奈何受到突發的疫況影響,只得捱延迄今。
如願見到一些長青出版人,包括獲獎的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柯青華)、洪範書店創辦人葉步榮、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因負責人蔡澤玉尚在隔離期內,無法親臨現場);當然還有作家群:頒獎的張曉風、向明、陳育虹,臺下觀禮的愛亞、陳雨航、黃碧端……我自己因為偏好閱讀,對於出版、發行事業的經營向來不致太過悲觀;但由昨日與會的情況來看,到場的嘉賓的確偏向高年齡段──所謂「閱讀」習慣的世代差異,或確實存在。
百年唱遊──《跨樂時代》、《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
其實臺灣早就該有人去從事流行音樂的歷史梳理,並予以普及化了──今此導演兼製作人熊儒賢身先士眾,不僅排除萬難地取得各項影音資料的版權,紀錄片《跨樂時代》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戰後迄今的臺灣流行音樂演變狀態:從歌曲語言、演唱場景、傳播載體到旋律背後透露的文化趨勢,數十分鐘的內容適足以敷染出一幅又一幅聲音圖景,此等濃縮凝斂的作功,又哪裏是坐享其成的觀眾(或聽眾)所能想像的?
《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則可視為《跨樂時代》的另一註解或補充,藉由專人訪談,本片呈現音樂人邱晨投身相關創作生涯以來的心路變化:無論是「丘丘合唱團」所取得的跨時代突破,抑或《特富野》專輯所寄寓的原鄉情懷,亞洲最老搖滾人所欲表達的「聲音與憤怒」,盡在其所積累的一首首歌曲中了。
夏季口腔期之「蠔」門夜宴──大安9號鍋物。鐵板燒
受「現代食神」朱振藩老師的邀請,前往「大安9號鍋物。鐵板燒」參加私人的「蠔」門夜宴。
來自日本兵庫縣的連殼生蠔通體柔滑,帶有一層薄薄的瀏亮水澤,主人家費心地將之排列成人間富貴花青春盛開的模樣,簡直是另類的「岩之華」!搭配店內招牌的絕代雙膠鍋(花膠和桃膠一海一陸,共同為美顏加持),接連上桌的包括牛小排、牛沙朗等肉料;最令人欣喜的,則是農學博士李登輝生前戮力培育的「臺灣和牛」,終以極其浮華的盛盤方式閃亮登場──入湯涮燙,不同的熟度有不同的滋味體驗,允為舌尖之福。
神子亦凡人──《神子》
受友人邀請參與第九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觀賞義大利出品的劇情片《神子》(La santa piccola)。
導演西爾維雅.布魯內利(Silvia Brunelli)過去曾獲威尼斯雙年展的獎學金,作為其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無論由情節敘述或角色設定來看,這部電影均顯得成熟;更值得激賞的是,導演選擇於那不勒斯(拿坡里)濱海市鎮取景,設法留存在地原味,另方面也由古典的基督宗教意象著墨,繼而賦予當代的詮釋──聖與俗就在兩段劇情線中交織成形,儘管親子關係和兄弟情誼與時俱動,卻成就了這部日常詼諧、悱而不傷的生活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