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連續數月飽受「如鯁在喉」的莫名困擾,在檢測心臟(心電圖、超音波)、胸腔肺部(X光、抽血)以及前往各式各樣小診所掛號後,決意逕往教學型大醫院「斷根」。
經過內視鏡的檢測,耳鼻喉科主任初步判定這些令人不適的堵塞感和呼吸欠順暢感,是由慢性的聲帶發炎所引起──我只希望按醫囑用藥一個月後,肉體獲得完滿調校,一切得以告一段落。
虎卵:浮世隨筆/What I Say
由顏擇雅「whataboutism」一說得到的反思,兼談烏俄衝突
顏擇雅在個人臉書上提出「whataboutism」一說,旨在針砭一群趁勢打烏賊戰、透過詭辯修辭扯開烏俄衝突話題的好事之人──這等「比爛成性」的現象並非一朝一夕,倒是相關討論令我旁生感觸;事實上,作為反詰的「whataboutism」也可以有正向、創發的一面,重點或在於如何藉由相關提問,促使自己去換位思考。
你的文字不是你的文字──讀吳鳴〈文字弱智化,如星火燎原〉
語言/文字的「墮落論」,似乎每隔一段時期就會循環地浮現於檯面上,有如哈雷彗星一般;另一項與之相類的週期性議題,興許是「文學之死」。
吳鳴的文章以〈文字弱智化,如星火燎原〉為題,本身也頗為聳動,當然裏頭指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也存在好些時了──從不擇地皆可出的外來語,到不明就裡的去脈絡用詞,細繹起來,這些並非是孤立的現象,卻與網際網路持續的發展脫不了干係。
但該怎麼說呢?也許暫且套用張愛玲的句式:語言、文字的生成與內涵都是在人類經驗的邊疆上開發探索,邊疆上有它自己的法律。
讀書成就人生?彷彿將親眼見證臺灣高教體系一步步沒入無光的所在
去廣西出差那回,除了桂林、陽朔,因緣際會更跑到了柳州,地界邊陲的「程陽八寨」就坐落在柳州下轄的三江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