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邁旅遊期間,頂好能在寧曼區(Nimman)下榻一宿,一來這片地帶體現了泰北獨特的小清新風格,鬆而不散的街景別具幾分味道;二來,美麗的餐館、咖啡店或雜貨鋪往往摺藏巷衖間,非常適合花時間漫遊尋寶。
當然,在清邁時我通常不一定會選擇在酒店用早膳,畢竟街頭小吃的選擇如此多樣化,沒必要將胃囊交托給大同小異的國際風格包肥(buffet)。但假若時間充裕,且酒店的公共空間本身極富看頭,那麼晨起出房踅逛,向侍應叫一杯咖啡搭配營養均衡的美味菜色,也是很可以的──就像我喜歡的清邁薩曼坦旅館(Samantan Hotel)。
養虎
宛如鍾情於設計的工程師房間──清邁薩曼坦旅館(Samantan Hotel)
位於清邁寧曼區的薩曼坦旅館(Samantan Hotel),是我收在私房名單裏的其中一間精品旅宿,工業風的空間裝潢給人一種既冷靜卻又溫煦的感受(要平衡這兩種特質有些難);走進預訂的豪華雙人房,不知為何就彷彿走進懂設計的(單身)工程師的房間,擺置約斂而不過分堆疊,跳色的質感小物則凸顯了考究的細節和品味──並且,房價相當親民,教人如何不愛?
多希望也有星光的投影──蒙古國紅岩度假村(Red Rock Resort)
草原上馳騁有風的遊牧文化,向來與安土重遷的民族性形成對比,因此來到蒙古國,實在不能不恣肆感受天開地闊的空間感。紅岩度假村(Red Rock Resort)就坐落在特勒吉國家公園景區內,酒店倚托廣袤的平地而建,西式住房與改良式的氈帳一應俱全,稱得上是體驗「逐水草而居」生活模式的入門款旅宿。
我最喜歡那座位於高地的玻璃蒙古包,稱它是「遊牧版羅浮宮」可能有些過,但是鋼材和玻璃的運用,的確替傳統的建築造型賦予了新意,也成為風吹草動間,一處陡然拔起的地標。
晚抵泰京,入住裝出英迪格質感的宜必思──曼谷是隆路宜必思尚品飯店(ibis Styles Bangkok Silom)
近來因阿里山英迪格的假日「浮動價格」躍上新聞版面,不禁令我想起前此前往泰京旅遊,入住的是隆路宜必思尚品飯店──當然,從品牌定位和星級等第而言,這兩間旅宿全然不在一個檔次,可是若由環境位置、性價比以及實際的下榻體驗來評斷,我並不覺得這間宜必思會輸給英迪格。同樣是「I」開頭,只能說花開並蒂各表一枝……至於臺灣旅宿的老問題,只能說你知我知,人盡皆知。
草原盛世又一章──蒙古國烏蘭巴托香格里拉大飯店(Shangri-La Hotel Ulaanbaatar)
我住過內蒙古的香格里拉酒店,門房一律著鮮紅色的傳統服裝亮相,很有點節慶歡愉的味道;來到蒙古國(古早以前稱「外蒙古」)的烏蘭巴托香格里拉酒店,門房的穿扮同樣令人眼目一新──蔚藍色底滾花邊的寬袍,舉手投足間同樣透露著幾分自然野性。
儘管酒店在食、衣兩塊呼應了草原文化特色,住、行本身倒是顯得分外摩登……五花八門的房型,交通接駁的豪車,我以為這間五星級酒店的創設是一方值得關注的里程碑,標記著蒙古文明自遊牧過渡至定居的趨向,感傷中似又涵蘊別樣的希望。
舌尖上的喜大普奔──犇鐵板燒(Ben Teppanyaki)安和本館
數度蒙獲「臺灣聲量最高」頂級鐵板燒的犇鐵板燒(Ben Teppanyaki),成立迄今已有三十餘載;由於原初的三位股東皆屬牛肖,於是將其定名為「犇」……沒想到歪打正著,如今餐廳更以細緻的「和牛」原材見聞於世,來自北海道、熊本的冷藏熟成肉排,由是徹底征服了南方的胃囊。
一道接續著另一道,作為臺灣常見的料理型態,高檔的「鐵板燒」無疑充滿了生活的儀式感;我尤其喜歡能夠適時和顧客互動的主廚,好像那現點現做的美食不僅帶來味覺方面的飽足,更有機會化為精神食糧,在記憶中留下芬芳的滋味。
在河左岸,就餐右轉──在曼谷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Bangkok)的「Sala Rim Naam」餐廳用午膳
昭披耶河上船隻往來,有些載貨順流,有些則往返於河道兩岸。曼谷文華東方酒店的接駁船在一眾交通運輸工具中,依舊顯得醒眼,復古的船身裝飾標記其高華出身,從專屬的碼頭出發,掌舵的工作人員隨即引領賓客穿越層浪,轉去酒店對過的餐廳「Sala Rim Naam」。
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前來曼谷,我都會安排來文華東方酒店小坐,有時是用午膳,有時是吃下午茶,或者臨夜小酌幾杯,感受精奢隱逸的泰京氛圍。
不是羊男,而是金正恩的迷宮──平壤羊角島國際飯店(양각도국제호텔,Yanggakdo Hotel)
位於朝鮮平壤、大同江心的羊角島國際飯店(양각도국제호텔,Yanggakdo Hotel)本身已十足神秘,前此一度又因「五樓事件」鬧上國際版面,讓飯店在神秘之外,額外迴添了幾綹詭譎氣息。
其實隔了段距離眺瞰,羊角島國際飯店還是挺壯觀的,層高近五十樓的建築宛如拔地而起的巨靈,是市民心目中砥柱般的存在;可是內部卻近於迷宮,明明有通道卻每每「此路不通」,來客永遠也不曉得電力運輸系統將在哪一時、哪一地停止作用。
吃得過,雞酒香──膳緣江浙料理之麻油雞宴
準備更新這篇文章時,不意發現網路上徵引唐代孟詵《食療本草》中關於「麻油雞」相關記載的內容,但基本都謬失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Yahoo新聞到鄉民食堂以及被抄爛的維基百科等,全都「烏麻油」個沒完……實際上,合該是「烏油麻」才對,就不知是誰先起了個錯漏的開頭。
無論如何,只能以之自惕:沒有媒體識讀能力的,不要輕信網文;沒有資訊甄別能力的,不要輕寫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