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虎

Taiwanese_waves

彳亍相隨歸,天涯共此時──《春行》

臺灣很久沒有出現如此安靜又深邃的電影了。
由王品文、彭紫惠共同導演的《春行》,請到老戲骨喜翔和楊貴媚飾演一對老夫老妻,當中的生活互動與情感樣態既寫實又奇幻,恰恰與藍葦華、張書偉所飾演的子輩形成對照,不變的則是背後通貫的連理心。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場景分散在北臺灣各個多雨之地,從基隆瑞芳到宜蘭礁溪,不僅考驗導演調度畫面的工夫,主角精湛的演技更進一步問鼎金馬獎,就期待本片能持續蒙獲更多的肯定了。

 
 
Summary
TURTLES

相愛容易相處難,正如同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婚後的我們》

指導教授邀請參與第十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特映場,片子是由加拿大和比利時共同出品的《同婚後的我們》──當然,中譯和原片名「烏龜」(Les Tortues)八竿子打不著,但卻頗能掌握電影所欲傳達的神髓──的確,同婚在某些國家、地區通過了,然而後同婚時期的種種生命境況,卻才是伴侶要面對的課題:從相愛到相處,從相見到相離,愛或者不愛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小事。

 
 
Summary
Kailash

一個人的聖山──讀柯林.施伯龍《走進西藏聖山》

截至目前為止,我總共到訪過西藏三次,行前也研閱了不少資料文獻,以期能建立起自身的知識樹,及至動身前往後,能夠將讀過的內容與走過的路線相互印證,從而立體化旅行的經驗。
在眾多參考資料中,柯林.施伯龍(Colin Thubron)的《走進西藏聖山》是令我留下較深印象的一本,不同於那些只著墨異域風光、動輒淚光閃閃的氾濫式修辭,施伯龍的節制與疏離深情,反而撐開更大、更廣闊的視野,朝聖之旅固然嚴峻而冰涼,輕裝上路的心靈卻也簡單自在。

 
 
Summary
Whale_Shark_of_aquarium

鯨落不是無情物──《我的鯨魚老爸》

《我的鯨魚老爸》上映後各界評價兩極,不過對飾演主角的布蘭.登費雪的表現,倒是有志一同地予以讚評;事實上,這部改編自舞臺劇的電影觸及了許多小眾議題面向,此間宗教與性向、病症之間的纏結關係,尤其引發關注。此外我在心得中之所以避談電影裏頭不斷出現的潛文本《白鯨記》,純粹是因為未嘗讀過──事實上,我對自己是否要花費大把時間去閱讀一本和動物高度相關的小說,懷有些許疑慮……懸念如此,這閱讀的欲望也就一直擱淺到現在。

 
 
Summary
forbidden_city

說不盡的葉赫那拉──讀張戎《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微妙又特殊的角色,她一方面是「異族入關」所建立最後一個政權的最後的實際掌權者,二方面則標記著封建王朝的終結與轉型──當然,作為君父制度傳承下逆風高飛的女性,其垂簾聽政的態勢和斡旋中與西、新與舊的人際手腕,自然也為後世津津樂道。
相較於傳統史家的描述,張戎筆下的慈禧顯得更為開明、進步而積極,其不讓鬚眉的姿態更被作者視為「紫禁城唯一的男子漢」,為此歷史人物提出與過往不同的詮評框架。

 
 
Summary
Japanese_mythology_Gods_Legends_Folklore

日出東方,唯神話不敗──讀李潔《日本神話:從創世神話到妖怪物語,奇巧、炫麗的神鬼世界》

日本神話自成體系,解釋了創世以來萬事萬物的生成與消殞。我喜歡大和民族不規則的想像力,順勢將無生命之物賦予靈格,彷彿它們得以脫離各安其位的本份,憑空生出了獨特意志;也喜歡那些乍聞古怪得無以復加的傳說,七分禮讚外加三分惡趣味,方知八百萬神眾各有各的眉目與性情。

 
 
Summary
nun_and_children

也是怪胎家庭羅曼史──《修女夜難熬》

早先之所以受阿莫多瓦的電影吸引,無關乎題材和情節,而在於其電影中艷麗到不問下文的畫面配色,非常具有西班牙狂歡節式的慶典感──儘管故事走向往往詭秘森冷。後來我比較系統性地研閱導演的作品,發現他更擅常凸顯角色倫理關係中世俗(或庸俗)的一面,尤其是女性和跨性別人物形象的刻劃,既顛覆又有其合理之處,《修女夜難熬》即為一例。

 
 
Summary
yadan_ghost_city

我們與惡的微距離──讀凱莉.戴恩斯、潔西卡.法羅絲《小心,魔鬼就在你身邊:犯罪心理學家教你辯識生活中的心理變態》

「心理變態」現時似乎成為社交場合間耳熟能詳的用語,彷彿透過諧謔或調笑的口脗傳遞,這現象背後的嚴肅意義就可以被沖淡,不至於對人們的現實生活產生威脅──事實上,本書的兩位作者以淺顯的敘述和案例,真正帶領讀者進入「心理變態」的日常,而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沒那麼遠──所以請小心,魔鬼就在你身邊!

 
 
Summary
Min_ga_lar_bar_Irrawaddy_River

俯仰之間,遙望光年──讀林德基《Min-ga-lar-bar伊江》

這篇心得最早寫於2022年5月的私人臉書,當時因為自己正廣泛收集泰華、馬華、越華等作家作品作品,不意於書市間覓得了林德基先生的《Min-ga-lar-bar伊江》。我對緬華的認識相當粗略,除了架上兩本聯經出版的專著以及喬治.歐威爾的《緬甸歲月》,就是幾回前往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用膳,感受北移社群猶仍留存的味蕾記憶。
一直到前些時日整理網站文章之際,重新搜尋作家的相關消息,才發現林先生已於2022年的7月與世長辭了。謝謝他留下了獨特的觀點和視野,讓不同世代的讀者有機會窺得緬甸華人的生命史片段,引領眾人奔赴伊洛瓦底江畔的文本風景。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