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Great Movies

astronaut

每家的壁櫥內都有骷髏,正如同每個宇宙中都有愛──《媽的多重宇宙》

《媽的多重宇宙》將推出加長版,這部別開生面的電影自上映之初便收獲極高的聲量,各地觀眾驚喜、驚訝乃至於驚愕的反應兼而有之;而一部以華裔/移民角色為主的電影,能夠在(以白人為主流的)西方世界激起如此多樣的反響,不能不說是一樁奇事。
看到有網友討論,認為本片呈現了「因理解而認同、而包容」的人性價值,我稍微持不同看法。影片中,秀蓮的父母並不明白她為何要私奔出逃,秀蓮也不明白為何女兒非得交個同性別的「男朋友」;丈夫不明白妻子的苦楚,妻子不明白查稅員的堅持,可能連角色自身都不明白,曾幾何時,滾雪球般的人生逐步偏離原先預期的軌道,生成另外的模樣……儘管不理解,儘管以前想的不是這種以後,最終依舊選擇無條件地相信、接納與包容,這才是貫串並聯結各個宇宙的愛。

 
 
Summary
prison

是擱延的正義,還是遙遙無期的終局?──《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死刑」的存廢與否,向來是臺灣社會持續爭論的焦點之一;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不以學理思辨掛帥,卻選擇由三名死刑犯及其家屬的互動(或不互動)關係著墨,透過不同個案間的參差對照,引出更為深沉的論題。 從剪輯方式以及最終的內容呈現來看,不難覺察編導團隊節制收斂的絜矩(畢竟某些段落一不小心就會淪於感傷,甚至煽情);無論如何,紀錄片在討論罪與罰之餘,也設法走入加害人的內在世界,藉由鏡頭勉力張望那片枯澀的風景,的確值得細味。

 
 
Summary
Rouge-movie

回首向來蕭瑟處,忽覺煙花不堪剪──《胭脂扣》

重看復刻的大銀幕版《胭脂扣》,又翻到大二時曾經寫下的觀影心得,索性一刀未剪張貼出來。
那時候看電影,主要是看情節發展,看角色演技,如今倒也學評估運鏡和剪輯等後臺工夫──並且,現在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劇情裏頭了。適度的抽離反映的是一雙眼睛背後的世故圓熟,因為逐漸培養出鑑賞力,建立起專屬於己的文化參照座標;無論如何,脈絡化的智性分析並不會斲傷文本美感,卻得以在「傷他悶透」之外,持續拓展更多元的詮釋向度。
今此重映的版本,據片頭說明,在修復和配色方面已蒙獲關錦鵬導演的認可……近四十年前的電影,兩位主角均已故去,而故事的發生地香港,也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Summary
Incantation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咒》

柯孟融執導的電影《咒》,真的是近年來最深得我心的臺灣恐怖電影,除了奠基於高雄真實事件,其特出之處或在於採取(偽)紀錄片般的敘事觀點,內容雜糅邪教崇拜和怪誕的民俗儀式,與此同時還拍出了鄉野荒村的迷魅氛圍,更不用說片中埋藏的互動式觀影體驗了。
從另方面來說,較諸製作預算動輒幾十個億起跳的好萊塢電影或者僅供文青朝覲的藝術電影,相對小成本、小製作的恐怖片,興許能成為未來臺灣電影一條不錯的、拓展市場的路數,亦未可知。

 
 
Summary
曼谷中國城一景

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對決可以──《魔鬼對決》

近幾年來,大家對李政宰(이정재)最大的印象多半來自影集《魷魚遊戲》裏個性唯諾、時運不濟的邋遢中年大叔,又或者是電影《與神同行》系列中典掌天倫地獄、臉面不怒而威的閻羅天子。事實上,早在廿來歲之際,李政宰便已憑藉《沒有太陽》(태양은 없다)一片拔得青龍獎最佳男主角頭籌,備受各界認可;作為韓國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其大銀幕形象無疑是多變的──例如《魔鬼對決》中,其所飾演的反派人物雷行事狠戾、性情桀驁,眼神彷彿混合著冷漠與瘋狂,一出場便堪稱驚豔。而後,鋼鐵般堅強的意志更帶領他渡海南下,只為與男主角了結一段快意恩仇……箇中展現的暴力美學,值得細細參詳。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