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虎

TIBETAN_BAR

一半書桌,一半餐桌──讀劉書甫《喫心地》

貴的東西當然得好吃,否則等同於當了回「盤子」;而能夠在尋常食物中甄別良窳、發掘別樣的滋味,才稱得上是「矮子裏頭拔將軍」的真工夫──劉書甫的《喫心地》就給我這樣的感覺。
同樣寫吃喝,作家不拘時地,卻以細味為念:從工地飲料到精品咖啡,從攤檔飯麵到居家甜點,套用其自言:「藉由偵探之眼,詩人之心,我找到了飲食寫作的樂趣」,這樂趣不僅源於感官體驗,更在於柴米油鹽間蘊現的民生智慧與文化真髓。

 
 
Summary
ROYAL PALACE

床笫間的玫瑰戰爭──《真寵》

《真寵》頗有點英國版「後宮甄嬛傳」的意思,奠基於宮廷正史與宮闈野史,莎拉和艾碧嘉這對表姐妹為了各項利益而合縱連橫,最終目的卻在於取彼而代之、坐享無盡榮華;就連位居帝國高位的安妮女王,亦不過是她們通往權力巔峰的一塊墊腳石(試想艾碧嘉踩踏女王珍視的兔子的舉動,實際就是另類示威)。
從前朝殿堂到後宮床笫,欲望及其不滿(足)無處不在,誰又能知曉身旁躺著的枕邊人,究竟是真心體貼的紅顏知己,還是無惡不歡的血腥瑪莉?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真寵》要靠奇情錯愛來演繹,只可憐身是眼前人。

 
 
Summary
shanghai_room

再批評,再考證,再鉤沉──讀高全之《張愛玲學續篇》

理工科系出身的高全之,早先曾透過文本細讀以及史料分析等方式,推出深獲學界好評的《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一方出版);如今隨著張愛玲著作的「古物出土」,《張愛玲學續篇》同樣應運而生。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張愛玲其人其作向來是現當代文學領域中的熱門議題,高全之雙管齊下──套用白先勇的話,便是「數學邏輯的頭腦,文學藝術的感性」──觀照文本風景的同時,也針對作者生平及其人際網絡進行梳理,雖說別闢蹊徑,無疑也提供另類的讀解視野。

 
 
Summary
snow_village

無人知曉的盡頭──顧肇森《冬日之旅》

歲末年終,回想看看自己今年究竟閱讀了幾本書──無論是小說、散文或者報導文學──注意單位是「本」。
時迄於今,大概已鮮有人閱讀顧肇森了。九〇年代名動一時的作家,出身理科卻專情於文字,任職紐約醫學院神經科卻在文學場域間畢露鋒芒;由島(臺灣)至島(曼哈頓),他的生命軌跡似由互補的維度共構而成,最後復於海外走完人生的《冬日之旅》。
這本書實際為顧肇森的小說選集,編者為其文友鄭樹森教授;從後來出土的文獻資料和研究可知,鄭不啻稱得上是顧的知音,在冬日將盡前,率先見證了藏在文本風景裏的高山流水春風蝴蝶。

 
 
Summary
Peace_Hotel_band

也是三面夏娃──《于堇:蘭心大劇院》

婁燁執導的《于堇: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上映過程充滿了波折,興許就如同電影中復現的那個風雨飄搖而草木皆兵的年代,從戲裏到戲外,諜對諜的冷肅氛圍降及今日,又何嘗須臾稍歇?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主要是看鞏俐──就專業而言,我十分欽佩她在這個流量稱霸的年代,依舊堅持不開設個人工作室、不參與花式副業投資、不成為綜藝節目的帶狀來賓,而全心全意將個人職涯的發展焦點置放於演技的鑽研和突破上──從角色形塑來說,片中的于堇出入虛實、遊走於多重身分邊界,和孤島時期的上海豈不也存在著轉喻關係?

 
 
Summary
sakura

從前從前有個願未央──讀朱天心《三十三年夢》

我記得──在紀錄片《我記得》當中,朱天心提起當年自己還是「小三三」的時候,曾如此意興遄飛地到處演講、宣揚那不甚成熟甚至與現實脫鉤的理念……她願意為著彼時受其言語影響、導致生命路程發生變化的人,獻出最誠摯的歉意。
這種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懺悔姿態,固然令人銘感,進一步引發的揣想卻是:那麼,時移事往後,筆耕數十載的老靈魂,是否又有可能以未來之我否定今日之我呢?閱讀《三十三年夢》,就給我如此這般的感受,好像那怨毒著書的意志依舊頑強,教人不得不以死生相許。

 
 
Summary
KinnPorsche-The-Series-World-Tour-2022-Live-in-Taipei

老爺不要,少爺要──小記「KinnPorsche The Series World Tour 2022 Live in Taipei」

泰劇《黑幫少爺愛上我》(KinnPorsche)熱度持續延燒,已然成為BL類型劇種的天花板──集體演而優則進一步開啟巡迴演出,其中臺北站由於「腐」力四射,還著意安排加場,滿足迷妹們大嗑CP的欲望。
「這類走在流行文化尖端的BL文本和被奉為廟堂經典的同志文學間,具體的差異(或差距)是什麼?」重審文末的提問讓我忽然想到,這類大眾文本基本上都「政治正確」得不得了,例如本片中,沒有誰因為性向受到質疑,也毋須糾結在自我分析或認同議題,只消盡情演出、給予閱聽受眾超乎想像的期待內容,可矣。

 
 
Summary
Huang_Bi_Yun

生命之間,譬如舞與寫──讀黃碧雲《血卡門》

香港作家黃碧雲的小說集《血卡門》絕版多年,為此我還曾專意詢問過大田出版社的編輯,告曰該書早已零庫存,並且,作者亦無再版的意願──傲然,決絕,不惜以紅鞋獨舞過荒原的姿態同讀者割裂。
黃碧雲的作品我收過多本,在臺灣,除了麥田出版過部分(包括選集《十二女色》),她的主要發行商是大田,比如《七宗罪》、《無愛紀》、《突然我記起你的臉》等,現在在二手書市的行情都翻了幾翻,我甚至還為長篇《烈女圖》寫過論文;此外便是香港天地圖書刊印的《溫柔與暴烈》、《微喜重行》、《其後》等──她的書就和夏宇詩集一樣,可讀性高,以後見之明來看,甚至具有逢低買進的價值。

 
 
Summary
DISNEYLAND_SNAKE

你好壞喔我好喜歡──《壞蛋聯盟》(The Bad Guys)

晚近十分流行「翻案」或「平反」文本,電影《壞蛋聯盟》(The Bad Guys)的誕生不能說跟風弄潮,只能算是對號入座了。
電影改編自繪本內容,原作者由傳統文化形象著手,揀擇那些習於被歸納至負面列表的動物們──從灰狼、鯊魚到蛇類、蜘蛛,重點在於如何透過劇情開展,給予其轉化的能動性。總之,《壞蛋聯盟》老少咸宜,相信片中這些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定能帶給閱聽受眾別開生面的感受。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