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碧華

West_Lake_Cultural_Landscape_of_Hangzhou

「等知道了以後,你就痛苦了。」──《青蛇》

陳玉添教授 (GS. Trần Ngọc Thêm)在《探索越南文化本色》一書裏頭,曾由語源和文化風俗等視角論證「端午」與百越地區的深刻連結──無獨有偶,執導電影《青蛇》的徐克,同樣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的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意即傳統意義上的炎方。敢情是因著地緣影響,以至於他對此類主題特別感興趣?
另方面,由於《白蛇傳》的廣為流播,一般民眾對於端午節和蛇虺蟲蚋、雄黃酒之間的關係並不算陌生,徐克《青蛇》的突破之處在於,編導巧妙地採取第二女主角的觀點張望人間世,並重新詮釋了這則跨越多重邊界的寓言。
時逢一年一度的「惡月惡日」,除了掃除、食糉、掛香包,藉由影視作品來回味端午節,也是不錯的選擇!

 
 
Summary
Rouge-movie

回首向來蕭瑟處,忽覺煙花不堪剪──《胭脂扣》

重看復刻的大銀幕版《胭脂扣》,又翻到大二時曾經寫下的觀影心得,索性一刀未剪張貼出來。
那時候看電影,主要是看情節發展,看角色演技,如今倒也學評估運鏡和剪輯等後臺工夫──並且,現在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劇情裏頭了。適度的抽離反映的是一雙眼睛背後的世故圓熟,因為逐漸培養出鑑賞力,建立起專屬於己的文化參照座標;無論如何,脈絡化的智性分析並不會斲傷文本美感,卻得以在「傷他悶透」之外,持續拓展更多元的詮釋向度。
今此重映的版本,據片頭說明,在修復和配色方面已蒙獲關錦鵬導演的認可……近四十年前的電影,兩位主角均已故去,而故事的發生地香港,也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