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南亞

Ghost_Museum_Penang

起舞弄魅影,何似在幽靈人間──到檳城鬼怪博物館,體驗一把熱天出冷汗的恐怖氛圍

檳城有許多博物館,鬼怪博物館是當中較富特色的一處。又,彼時寫專欄,交稿時我提了兩個篇名給編輯,其一為〈鬼怪檳城〉,其二為〈假鬼假怪真檳城〉;考量到報刊的公媒體屬性,前者的遣詞用字的確更為中立,不過如果置諸系列化的脈絡評估,後者將顯得脫跳,灑然,有種鬼祟的幽默。
《爾雅》如此訓詁:「鬼之為言歸也。」鬼者即歸,而不同的社會脈絡,往往也將開展出相殊的文化想像,賦予子不語之物獨特的意涵。

 
 
Summary
Thailand_tour_bus

隨身行囊走天涯──搭乘低成本航空/廉航的「快樂出遊」巧門:以泰越捷(Thai Vietjet Air)為例

作為東南亞觀光大國的泰國向來是航空公司必爭之地,除了傳統航空,各種廉航班次亦不少──從早期的酷鳥航到如今依舊活躍的獅航、亞航、虎航(雖然虎航一度很抗拒這個標籤),對於想節省交通費的旅人而言不啻一大福音。
我自己若飛曼谷,則經常選擇越捷(Vietjet Air)系統,除了價格實惠,主要是短程散心真的不須要攜帶過量行李,一只隨身包袋即可滿足所有……當然,此間必定有些低成本航空的搭乘巧門,假如能按圖索驥,相信將大大增加假期的便利性與舒適度。

 
 
Summary
Penang-STREET

朱紅灑金的輝煌背景──讀李天葆《浮艷誌》

讀完李天葆《綺羅香》後又開始讀《浮艷誌》,其實滿不簡單的(我指的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重讀同位作者的作品)。
實際上,於我而言,李天葆和鍾文音稱得上是同類型的作家──當然,他們彼此的行文題材和修辭風格是天差地別的,但卻又不約而同地陷溺在某種迴旋、衍生的敘述情境裏頭,並且心甘情願地踵事增華……一次讀多了他們的作品易使人發膩,不過隔三差五,總還讓我不住尋來翻覽片刻,應可歸納為消磨長夜的軟性讀/毒物,帶有微上癮的屬性。

 
 
Summary
kuala lumpur bus stop

來自赤道童年的洪荒之力──讀鍾怡雯《野半島》

這篇書評大概是距今(2022年)十年前寫的,首先載於現已停刊的《双河彎》生活文學誌的書評單元;記得當時的編輯部門相當有情調,刊登之不足,還設法將書評轉印在杯墊上、製作成文創產品;一篇書評一枚,收收倒有好幾個。
《野半島》原來是由聯合文學出版,後不知何故轉到了九歌;坦白說我更偏好舊版的封面設計,那大地色系和焦風椰雨間出沒著動物的圖樣,頗具三分野性,新版的藍白花磚封面,則文明得太像檳城了。

 
 
Summary
cold-dishes-preserved-egg

夏日清涼三套件──「滇城雲南美食」之涼拌米線、涼拌皮蛋、摩摩喳喳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的形成歷史相當特殊,相比於臺中東協廣場、桃園火車站周邊地區,係因90年代以降東南亞移工的集聚而初顯規模,華新街的社群組構之所以相對單一、因而蒙獲「緬甸街」之名,實則和上世紀中發生於緬甸本土的種種排華政策息息相關。
時迄於今,大歷史的傷痕或者淡褪了,來自緬甸的社群卻兀自散葉開枝,將苦難歲月過成溫澹平實的小日子。至於那些渡海東來、酸甜苦辣的心事,也都逐漸化作一道道美味料理,經由食客的舌尖顯微。

 
 
Summary
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大廳

不過一塊西貢歷史的蛋糕──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大廳(Trụ sở Ủy ban nhân dân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這篇的主題是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大廳(Trụ sở Ủy ban nhân dân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前往胡志明市的旅人基本不會錯過此地,一來它位居交通要處,二來它前頭有座胡爺爺塑像,搭配花園和步道,十分合於攝像誌念。
不過我一直很好奇人民委員會大廳裏頭長什麼樣子,不曉得有沒有誰曾經得其門而入?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