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屆電視金鐘獎,評審團決意將戲劇節目男主角獎頒給反串「嘉慶君」一角的陳亞蘭,不能不說是一大突破;這樣的選擇,不僅復歸演技本位的評定標準,也令人重新思索戲臺上各種跨界演出的現象,如何與既有的體制形成有機的對話關係(例如:以性別、族群為分類的給獎原則,於今還適用嗎?)。
此結果一出,自然也引發各界的關注和討論,無論如何,陳亞蘭的得獎打開了一定的對話空間,促使螢幕前觀眾更深刻地思索性別操演的議題。
標籤: 梅艷芳
回首向來蕭瑟處,忽覺煙花不堪剪──《胭脂扣》
重看復刻的大銀幕版《胭脂扣》,又翻到大二時曾經寫下的觀影心得,索性一刀未剪張貼出來。
那時候看電影,主要是看情節發展,看角色演技,如今倒也學評估運鏡和剪輯等後臺工夫──並且,現在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劇情裏頭了。適度的抽離反映的是一雙眼睛背後的世故圓熟,因為逐漸培養出鑑賞力,建立起專屬於己的文化參照座標;無論如何,脈絡化的智性分析並不會斲傷文本美感,卻得以在「傷他悶透」之外,持續拓展更多元的詮釋向度。
今此重映的版本,據片頭說明,在修復和配色方面已蒙獲關錦鵬導演的認可……近四十年前的電影,兩位主角均已故去,而故事的發生地香港,也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