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文學史,詩人群體似乎共享一個隱性的「貧窶傳統」──從陶淵明到杜甫,從「郊寒」到「島瘦」,此間縱有飛黃騰達者,早年也不免有過窮困的經歷(如范仲淹、歐陽修)。
無論如何,在網路上見到不知名人士寫下的「橋底寒窑詩」,心情依舊是震動。不曉得作者是什麼背景?又是為何而流落街頭?這樣風餐露宿的日子究竟過了多久?一切缺乏可考的脈絡,於我終將成為永遠的謎。
放眼中國文學史,詩人群體似乎共享一個隱性的「貧窶傳統」──從陶淵明到杜甫,從「郊寒」到「島瘦」,此間縱有飛黃騰達者,早年也不免有過窮困的經歷(如范仲淹、歐陽修)。
無論如何,在網路上見到不知名人士寫下的「橋底寒窑詩」,心情依舊是震動。不曉得作者是什麼背景?又是為何而流落街頭?這樣風餐露宿的日子究竟過了多久?一切缺乏可考的脈絡,於我終將成為永遠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