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來西亞

Ghost_Museum_Penang

起舞弄魅影,何似在幽靈人間──到檳城鬼怪博物館,體驗一把熱天出冷汗的恐怖氛圍

檳城有許多博物館,鬼怪博物館是當中較富特色的一處。又,彼時寫專欄,交稿時我提了兩個篇名給編輯,其一為〈鬼怪檳城〉,其二為〈假鬼假怪真檳城〉;考量到報刊的公媒體屬性,前者的遣詞用字的確更為中立,不過如果置諸系列化的脈絡評估,後者將顯得脫跳,灑然,有種鬼祟的幽默。
《爾雅》如此訓詁:「鬼之為言歸也。」鬼者即歸,而不同的社會脈絡,往往也將開展出相殊的文化想像,賦予子不語之物獨特的意涵。

 
 
Summary
kuala_lumpur_mosque

留住一切親愛的──《富都青年》

撰述這篇觀影心得時,電影仍在院線上映,有雷慎閱。
《富都青年》(Abang Adik)雖是王禮霖首度執導演筒的處女作,可是挾帶製片資歷以及曾渡海北漂的移工經驗,讓整部電影充分聚焦其所欲呈露的主題──《富都青年》講述的是發生在馬來西亞首善之都吉隆坡的故事:關於境內的族群流動,隱匿於社會邊緣的低下階層,因缺乏身分證而遭國家社會系統性排除的人……不到兩小時的電影,拍出了阿邦與阿迪面臨的生命困境,也拍出他們的掙扎與奮鬥。「富都」不富,可是居處其間的主人翁有愛傍身,終將在歷經種種磨難後迎來自身的成長。

 
 
Summary
LE_VENUE_by_Petr_Feher_Atlantic_salmon

唐樓.洋風.鮮滋味──想體驗老檳城的摩登精緻,就到LE VENUE by Petr Fehér饗食一頓

本以為來檳城吃點美味的攤檔小吃就算了,沒想到各種精緻的西餐和創意料理迭出,簡直讓人忙不過嘴來!
LE VENUE by Petr Fehér是我無意間發現的一家餐廳,它不在傳統的市區核心地,卻仍保有交通易達性,並多了幾分鬧中取靜的特質。主廚是捷克人,因著工作緣故遊歷四方(餐廳有一面照片牆,呈現了他周遊世界的軌跡),最終落腳檳城,開設自己的門店;而推出的菜式則融合在地食材與精湛的廚藝,從輕食甜點、海鮮到烤排料理,我個人認為性價比相當高,且單人來享用午膳,亦十分方便。

 
 
Summary
Mano-Fine-Dining-and-Cellar-afternoontea

打開潘朵拉的饕餮盒子──檳城Mano Fine Dining & Cellar下午茶

除卻道地的街頭小吃,自帶混血文化身世的檳城,當然也孵孕了不少華洋食膳與創意料理──提供味蕾享受之餘,還兼具視覺美感,讓遊客在正式開動前,不得不撥出時間,讓相機、手機優先喫個幾張。
比如Mano Fine Dining & Cellar,就是食色雙全的箇中佼佼。它家的下午茶使用愛瑪仕橘的手提箱盒當作盛器,對剛下飛機就接著來此地用餐的我而言,顯得十分應景!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餐廳的下午茶套組,僅提供固定的雙人份量,對獨自行動的食客不是特別友善;Mano Fine Dining & Cellar別出心裁,可為單人備置相應的點心內容(價格自然也隨之遞減囉),這點十分體貼!

 
 
Summary
Tiaoshen

炎方有魅──《南巫》

電影《南巫》的故事發生地,擇定於遠離首都的國土陲岸吉打州──馬來西亞邊境的日常與非常,圍繞一家子人生活的擾動與騷亂,在在點出伏藏於這片土地底下、難以為外人道的多重暗流。
導演最大的突破,或在於淡化了過往他人處理「降頭」主題時、影像動輒呈現的獵奇式巫魘色彩;與此同時,卻藉由這起超自然事件重新審視政治、社會、族群和文化彼此交織形成的結構性壓迫,較諸模稜難蹤的鬼神,同樣不可思議且不可理喻。
無論如何,邊界既是阻斷,也能夠成為連結,《南巫》的積極性體現在終局,恢復過來的男主搖身成了「解降師」,喻示了新生與和解的可能。

 
 
Summary
Penang-STREET

朱紅灑金的輝煌背景──讀李天葆《浮艷誌》

讀完李天葆《綺羅香》後又開始讀《浮艷誌》,其實滿不簡單的(我指的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重讀同位作者的作品)。
實際上,於我而言,李天葆和鍾文音稱得上是同類型的作家──當然,他們彼此的行文題材和修辭風格是天差地別的,但卻又不約而同地陷溺在某種迴旋、衍生的敘述情境裏頭,並且心甘情願地踵事增華……一次讀多了他們的作品易使人發膩,不過隔三差五,總還讓我不住尋來翻覽片刻,應可歸納為消磨長夜的軟性讀/毒物,帶有微上癮的屬性。

 
 
Summary
astronaut

每家的壁櫥內都有骷髏,正如同每個宇宙中都有愛──《媽的多重宇宙》

《媽的多重宇宙》將推出加長版,這部別開生面的電影自上映之初便收獲極高的聲量,各地觀眾驚喜、驚訝乃至於驚愕的反應兼而有之;而一部以華裔/移民角色為主的電影,能夠在(以白人為主流的)西方世界激起如此多樣的反響,不能不說是一樁奇事。
看到有網友討論,認為本片呈現了「因理解而認同、而包容」的人性價值,我稍微持不同看法。影片中,秀蓮的父母並不明白她為何要私奔出逃,秀蓮也不明白為何女兒非得交個同性別的「男朋友」;丈夫不明白妻子的苦楚,妻子不明白查稅員的堅持,可能連角色自身都不明白,曾幾何時,滾雪球般的人生逐步偏離原先預期的軌道,生成另外的模樣……儘管不理解,儘管以前想的不是這種以後,最終依舊選擇無條件地相信、接納與包容,這才是貫串並聯結各個宇宙的愛。

 
 
Summary
kuala lumpur bus stop

來自赤道童年的洪荒之力──讀鍾怡雯《野半島》

這篇書評大概是距今(2022年)十年前寫的,首先載於現已停刊的《双河彎》生活文學誌的書評單元;記得當時的編輯部門相當有情調,刊登之不足,還設法將書評轉印在杯墊上、製作成文創產品;一篇書評一枚,收收倒有好幾個。
《野半島》原來是由聯合文學出版,後不知何故轉到了九歌;坦白說我更偏好舊版的封面設計,那大地色系和焦風椰雨間出沒著動物的圖樣,頗具三分野性,新版的藍白花磚封面,則文明得太像檳城了。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