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路哲學家朱家安寫了一篇〈說人「因貪受騙」合理嗎?〉,旨在廓清貪心和受騙上當之間的邏輯關係……他的結論是不合理,並認為「『不要貪心』這種建議沒有實用性」──我反對這樣的說法,也覺察該推論過程充斥著各種漏洞,甚至有點脫離現實情境。
因為個人興趣的緣故,我長期關注東南亞的文化和旅遊議題,之前詐騙案件連環爆發時,就曾追蹤相關資料,甚至做過個案分析──總之,「貪心」和「野心」是兩種狀態,在追求致富的路上不可等量齊觀。另方面,若太習慣於鍵盤推演而罔顧臨床經驗,容易產生為文造理的毛病;不過既得其情,就值得自我警惕。
標籤: KK園區
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可是逃不掉、忘不了──小論「臺人赴泰旅遊慘遭下藥,擄拐至緬甸詐騙園區」事件疑雲
從今年年中開始,「臺灣人前往泰國觀光,被下藥後擄拐至緬甸詐騙園區」之類的新聞便透過各種傳播管道,躍於普羅大眾眼前;而這段期間,我亦不斷地被週邊熟識的人詢問泰國旅遊安全的問題。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才不會像豬仔一樣,被餵什麼就吃什麼;其次,就同同我之前論析的,很多自願參與詐騙行當的人到了當地,發現園區待遇不如預期後,就馬上一個旋身、由黑幕下的加害人搖身化為鏡頭前的被害人,就算無法即刻逃出升天,至少還能博得同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