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邀請參與第十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特映場,片子是由加拿大和比利時共同出品的《同婚後的我們》──當然,中譯和原片名「烏龜」(Les Tortues)八竿子打不著,但卻頗能掌握電影所欲傳達的神髓──的確,同婚在某些國家、地區通過了,然而後同婚時期的種種生命境況,卻才是伴侶要面對的課題:從相愛到相處,從相見到相離,愛或者不愛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小事。
標籤: 酷兒
也是怪胎家庭羅曼史──《修女夜難熬》
早先之所以受阿莫多瓦的電影吸引,無關乎題材和情節,而在於其電影中艷麗到不問下文的畫面配色,非常具有西班牙狂歡節式的慶典感──儘管故事走向往往詭秘森冷。後來我比較系統性地研閱導演的作品,發現他更擅常凸顯角色倫理關係中世俗(或庸俗)的一面,尤其是女性和跨性別人物形象的刻劃,既顛覆又有其合理之處,《修女夜難熬》即為一例。
我信身體的復活,卻不信永生──《屍房菜=關於鬼和我被家人吃掉的那件事》
和舒淇相反,雲翔導演鏡頭下的角色往往是「穿起來的衣服,要一件件地脫掉」──而這種對青春健壯男體的偏執,就構成了其系列作品的基調。
《屍房菜=關於鬼和我被家人吃掉的那件事》延續一貫的裸身傳統,透過異地與異族的交相為用,角色每每以身為器,敷染一則則穿越生死的異色傳奇……我並非不能接受裸露,但碎散的情節敘事、纏繞的因果邏輯以及怪誕的場景拼接,都讓這盤男色生香的屍房菜變成獻曝般的私房菜,「柏拉圖式死亡」的辯證太過輕易,「柏拉圖式性愛」的意淫又太過搶戲。
神子亦凡人──《神子》
受友人邀請參與第九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觀賞義大利出品的劇情片《神子》(La santa piccola)。
導演西爾維雅.布魯內利(Silvia Brunelli)過去曾獲威尼斯雙年展的獎學金,作為其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無論由情節敘述或角色設定來看,這部電影均顯得成熟;更值得激賞的是,導演選擇於那不勒斯(拿坡里)濱海市鎮取景,設法留存在地原味,另方面也由古典的基督宗教意象著墨,繼而賦予當代的詮釋──聖與俗就在兩段劇情線中交織成形,儘管親子關係和兄弟情誼與時俱動,卻成就了這部日常詼諧、悱而不傷的生活小品。